抽样风险有哪些
抽样风险是指在抽样过程中,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整个总体实施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这种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错判风险 :可能将合格批误判为不合格批,导致生产方损失。例如,质量良好的产品被判定为不合格,可能需要返工或报废。
2. 漏判风险 :可能将不合格批误判为合格批,使不良品流入市场,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并损害企业声誉。
3. 抽样误差风险 :由于抽样的随机性,样本可能不能完全准确地代表总体,产生抽样误差。
4. 信赖过度风险 :在控制测试中,注册会计师可能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这影响审计效果,并可能导致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5. 信赖不足风险 :在控制测试中,注册会计师可能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这影响审计效率。
6. 误受风险 :在细节测试中,注册会计师可能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这同样影响审计效果。
7. 误拒风险 :在细节测试中,注册会计师可能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这影响审计效率。
这些风险的存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审计程序时必须谨慎,并采用适当的抽样方法来控制风险。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抽样风险如何影响审计结论?
如何量化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有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