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阳趣事 > “泪逐檐声堕”的出处是哪里

“泪逐檐声堕”的出处是哪里

今天要跟大家聊一聊“泪逐檐声堕”这句诗,看看它的出处和背后的故事。这句诗出自唐代孙光宪的《生查子》,整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寂寞中的孤独与思念。孙光宪的诗词风格独特,既有才情,又不失深情,和“花间”的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你可能会问,这样的诗歌为什么如此打动人心?其实,诗歌中的“泪逐檐声堕”不仅仅是描写了泪水的滑落,更是将情感融入自然景象之中。你有没有注意到,古人写情 感时,总是喜欢把自然和自己的内心交织在一起?比如“金井堕高梧,玉殿笼斜月”,这样的场景看似静谧,却暗含无尽的愁思。

再想想看,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是否与现代人有什么不一样?其实古人的情感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深,它更多是生活中的点滴,像“春病与春愁,何事年年有”这样的句子,不是很像我们现在说的“春天又来了,愁绪又来了”嘛?所以说,古人的情感表达其实和我们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说法不同了。

所以当你下次看到这样的诗句,不妨多想想作者当时的境遇和心情。比如孙光宪这首诗,虽然表面是在写景抒情,但实际上是因为“玉人”的思念而感伤。你是不是也曾经因为某人而感伤过?或许这些古人的情感,反而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内心。

整体而言,“泪逐檐声堕”不仅仅是一句诗,它承载着作者的情感,也映射出人性的共鸣。希望大家在欣赏古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里面的情感温度。毕竟,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情感的表达方式可能不同,但内心的感受,却是那么相似。

“泪逐檐声堕”的出处是哪里

“泪逐檐声堕”出自唐代孙光宪的《生查子》。

“泪逐檐声堕”全诗

《生查子》

唐代 孙光宪

寂寞掩朱门,正是天将暮。

暗澹小庭中,滴滴梧桐雨¤

绣工夫,牵心绪,配尽鸳鸯缕。

待得没人时,偎倚论私语。

暖日策花骢,亸鞚垂杨陌。

芳草惹烟青,落絮随风白¤

谁家绣毂动香尘,隐映神仙客。

狂杀玉鞭郎,咫尺音容隔。

金井堕高梧,玉殿笼斜月。

永巷寂无人,敛态愁堪绝¤

玉炉寒,香烬灭,还似君恩歇。

翠辇不归来,幽恨将谁说?

春病与春愁,何事年年有。

半为枕前人,半为花间酒¤

醉金尊,携玉手,共作鸳鸯偶。

倒载卧云屏,雪面腰如柳。

为惜美人娇,长有如花笑。

半醉倚红妆,转语传青鸟¤

眷方深,怜恰好,唯恐相逢少。

似这一般情,肯信春光老。

清晓牡丹芳,红艳凝金蕊。

乍占锦江春,永认笙歌地¤

感人心,为物瑞,烂熳烟花里。

戴上玉钗时,迥与凡花异。

密雨阻佳期,尽日凝然坐。

帘外正淋漓,不觉愁如锁¤

梦难裁,心欲破,泪逐檐声堕。

想得玉人情,也合思量我。

作者简介(孙光宪)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属鸡,出生在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仕南平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一○二有传。孙光宪“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著有《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仅《北梦琐言》传世。词存八十四首,风格与“花间”的浮艳、绮靡有所不同。刘毓盘辑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中,又有王国维缉《孙中丞词》一卷。